进入工业4.0时代,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建筑工业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绿色化、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化且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也是建筑工业化实现新突围的关键。
“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特征的装配式建造与现浇施工相比,质量好、速度快、污染少、成本低,通过技术体系的创新、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构建节约型建筑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扭转建筑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现状的必然选择。从事装配式建筑生产的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更是顺应时代新形势、积极践行供给侧改革的明智之举。”日前,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组委会代表、中建协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分析表示。
为建设全新的建筑工业化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欧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学术及应用技术交流,推动绿色、可持续、开放、包容、共享且面向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体系的建立,由中建协认证中心主办,中、欧建筑工业化领域知名企业代表、应对气候变化企业家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将于11月20日~21日在京举办。届时,有近10年历史的欧洲建筑工业化领域权威学术交流平台——EngineeringDays也将首次被引入中国,为当下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蓬勃发展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参考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
体系建设是建筑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建筑工业化给予了重视,一批大型建筑企业开始从转型升级中寻求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不论是供给侧的生产体系,还是需求侧的市场培育,都还存在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供给侧端,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初始投资大、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工业化建造方式平均成本仍远高于现浇体系,且概念、卖点仍以生硬灌输为主,带来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不清晰、产品体系不成熟,同时技术体系尚未健全,在设计、施工与规模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系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需求侧端,目前国内建筑工业化产品仍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公益性公共建筑为主,商品住宅产品屈指可数。
为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提出要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此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缓慢行进后,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我国的发展有望真正迈入“快车道”。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更是将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列为2016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可持续的体系建设是建筑工业化未来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相比国内建筑工业化领域发展现状,欧洲装配式建筑技术、生产加工和装配建造体系建设经过60多年来的发展,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已非常完善,被市场和用户广泛接受,建筑工业化部品构件生产技术也相当成熟,高度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墙板、楼板、屋顶以及公共建筑中的梁、柱构件等都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的份额,如叠合楼板的使用已超过90%。”上述负责人分析表示。
多位来自欧洲的建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如今名为HYBRID的装配式建造体系在欧洲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是一种融合半预制叠合构件、实心预制构件、现浇构件、边缘约束构件以及预制梁、楼梯、阳台等异形建筑部件而形成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其具备的模块化设计、高工业化生产、施工方便快捷、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建设行业的工业化程度,对中国正在探索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突破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结构体系存在的重复设计、工业化生产水平低、建筑成本高、质量控制难度大等发展瓶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于HYBRID,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薛伟辰专门就其抗震性做了系统性研究和相关试验,并形成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最新进展》报告,现已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以建筑工业化推动全行业现代化
就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建筑业而言,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模式,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国计民生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并以此开启建设行业蓬勃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
陈政高部长曾多次反复强调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推进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工程质量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大意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将推动工业现代化及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进而形成一个甚至数个完全新兴的产业链、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50%以上。到2020年,按照规划,我国要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城市、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建筑工业化毋庸置疑将成为下一轮工业革命的主角,中国政府已签署《巴黎协定》,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众所周知,建筑及其相关的建材领域产生了世界上46%以上的碳排放,装配式建造方式和传统建筑方式相比,仅在减少建材浪费方面就能达到40%以上。因此,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可重塑整个建筑产业链,开启建筑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供给侧改革全新道路,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华丽转型,也是推动全行业更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此背景下,建筑工业化新体系、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的确立,毫无疑问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开发企业、设计研究机构、施工单位、建材企业等产业链条上互相关联的企业,都将因建筑工业化新时代、新机遇期的到来而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我们期待着。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