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大师”,他用焊枪绘出一条从普通焊工到“全国劳模”的神奇“天路”。27年焊接生涯,他每天要用掉30到40公斤的焊丝,从业以来用掉的焊丝连起来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却创造了无一条焊缝返工的记录。
他曾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政府津贴’、“全国优秀焊工”、“四川好人”、“四川工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并当选为“眉山市人大代表”、“四川省工会十四大代表”、“全国工会十七大代表”。如今的他,依然坚守初心,活跃于一线,始终未曾离开他最熟悉的那把焊枪。
匠心倾注,“焊”将锋从磨砺得
1971年,梁飞出生于重庆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中建的一名焊接工人。1993年,走出校门的梁飞选择子承父业,也成了中建系统内的一名焊工。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但我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入职之初,梁飞每天不等天亮就来到车间拿起焊枪练习,等别人上班的时候他已练了一个多小时。冬天,他雷打不动地带着工具准时爬上脚手架,电弧中心温度6至7千度,身后又是瑟瑟冷风,“烈火烤前胸,冷风吹后背”是他冬日里的常态。对他来说,皮肤被灼伤是常事,特别是在现场进行仰焊作业时,焊接时铁水哗哗往下掉,衣服被烫无数个洞,身上到处是烫伤的疤痕。
工作期间,别人选择坐着焊既省力气又舒服,他却一直都是站着焊、蹲着焊。因为只有这样焊接才更灵活,焊接的质量才更好。多年来,无论是冬天在零下近10度的北京国贸工地进行钢构件安装,还是酷暑在逾40度的车间实施钢结构焊接,梁飞始终秉持着这份朴实的对产品质量负责的责任感,匠心注入全力以赴,在长年累月的磨砺中掌握了扎实的焊接功底和技巧,迅速从“门外汉”成长为专业能手,并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锦城绿道等40多个城市地标建筑的工程建设。
匠心智造,“焊”关屡过千重山
焊接是一门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用心去钻。梁飞的体会是要做到“手到、心到、眼到、耳到”,要能听到焊缝熔池中铁水产生气泡的声音,要通过听声音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是否合适。刻苦的操作实践加上理论的提升助力,梁飞的焊接技能日益精进,并屡屡攻克技术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的空白。
2006年10月,中建钢构承建香港九龙联合广场,但在厚板焊接上屡次出现返工问题。当时九龙联合广场的项目是由日本投资,用的是韩国的钢板材料,和平时熟悉的国内钢板并不相同。梁飞临危受命,带队攻克进口材质H100X100厚板返工工艺,赢得外籍专家赞誉。
随后的多年,梁飞一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并积攒了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保焊等多项绝活,接连攻克系列焊接缺陷难题:提出“控制好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丝伸出长度和焊枪角度”的方法;创造出的“高性能特厚板焊接技术”“双细丝埋弧焊高效焊接技术”等焊接技术成果,已成为钢结构制造的核心技术;发明的一种可旋转式支撑胎架结构及其可旋转式支撑胎架获发明专利;提出的《钢结构焊接防变形措施的研究》《不同焊接位置对十字接头焊缝的影响》《超大型组合巨柱焊接变形控制》等焊接方面论文发表在《钢结构》等行业核心期刊。累计为企业贡献专利3项,技术革新10余项,减本增效达到450万余元。
匠心传承,“焊”技接续新生代
“梁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钢构的悍将,永远传递着正能量”,这是车间工友对他的评价。
2008年中建钢构江苏厂刚投产不久,梁飞从深圳调到江苏厂任一车间焊工班长,并交给他一个30人的焊工班。班里80%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20%技能还不能达到初级工的要求。别人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梁飞却不这样认为,他从简单的角焊缝手把手教起,毫无保留地把焊接技术教给他们。有付出就有收获,半年后,梁飞班组的人数达到85人,全年班组产量、质量、安全考核全厂第一。
2015年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梁飞蓝领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之后,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梁飞采用“以赛代练”的方式,组织技能人才参加地方技能比武,平均每年开展焊接技能培训12次、技能比武3次;并树立典型,通过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开展“蓝鹰计划”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打造公司蓝领精英团队,马玉航、李涛、吴久洪、龙成刚等众多“焊接达人”陆续担纲车间焊接骨干,并屡次在“全国焊接机器人大赛”“四川省技能大赛”等全国及地方职业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
5年来,梁飞蓝领创新工作室共培养出了700多名合格焊工。而他所带领的车间团队焊接水平名列前茅,也接连荣获2017年、2019年“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现在公司的技能骨干,27年间梁飞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专多能”的初心与使命。“我这辈子只干焊接这一件事,那就一定要做到敬业、专业。”这是梁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数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来源:住建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