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资讯

创新驱动 引领资阳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8日     浏览次数:1185次

   建成全省首个城市间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国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从无到有,近三年科技企业数量增长率达20%以上……近年来,我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资渝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新进展,区域创新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成渝研发 资阳转化 深化成资渝区域创新合作

  近段时间以来,重庆贝纳吉超低温应用技术研究院与我市对接紧密,将于近日到资阳商谈项目落地具体事宜。“双方契合度很高,资阳良好的医药产业基础和3个月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资阳速度’,是对方动心的主要原因。”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李霞说道。

  重庆贝纳吉超低温应用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液氮冷冻技术,可广泛应用在医疗设备、食品饮料和生物干细胞药品的储存运输方面,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该成果在资阳落地转化后,有望成为该领域的隐形冠军。

  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是成都都市圈首个科技协同创新机构,也是全省首个城市间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中心由资阳市科技局与成都市科技局、成都科服集团三方共建,资阳高新区承接运营。该中心于2020年9月落户以来,推动成渝科技资源不断导入资阳,已服务资阳企业100余家次,加快推进商用汽车无人驾驶、5G新材料等10余项前沿技术转移转化。

  资阳建市晚、底子薄、基础差,高校院所、人才资源等科技创新要素不足。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必须真正用好创新驱动这个有力杠杆,借力成渝两地的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强化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坚持“成渝研发、资阳转化”定位,资阳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深化成资渝协同创新,努力打造成渝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基地,成资渝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我市与成都签订了《成资科技创新同城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2018——2022)》,推动实现成德眉绵资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促进科技资源跨区域开放共享。制定出台《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协同区区域协同创新方案》,共建成渝直线科创走廊。全市30余户企业与成渝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技术合作关系。我市联合成都然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益生菌”技术合作,通过在川龙酿造、兴鹏、大靖轩等企业进行中试,取得阶段性成果。

  左手成都,右手重庆。近年来,我市先后与重庆市潼南区、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联合制定年度科技合作重点事项、科技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共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共建联动融合发展新平台、共享科技创新资源。

  2019年3月,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在川布局的第4家分中心落户资阳。我市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1+4+N”总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资阳高新区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渝研发、资阳转化”基础有效夯实。

  产创融合 激发活力 科技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位于资阳高新区的四川识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林、牧、渔专用机械研发制造的实体企业。该企业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先进性,但营销渠道不畅,运营资金匮乏,生产经营一度举步维艰。

  得知企业困难后,市创新创业园为企业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帮助拓宽营销渠道,并引导政府平台公司拨付种子资金以及直接投资100万元,促进企业经营走上正轨。目前,市创新创业园正在帮助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辅导工作。

  市创新创业园是资阳高新区为服务资阳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设立的公益性创新创业载体。目前入住园区的企业已达到41家,主要涵盖电子信息、口腔装备、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等领域。

  创新主体是整个创新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近年来,我市加快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逐步夯实企业创新研发平台,着力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企业的“一对一”跟踪辅导,持续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十三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户,近三年科技企业数量增长率达20%以上,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建好创新平台,就可以吸引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催生一批成果,对创新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当前,全市有“云创智谷”创新创业基地、资阳市创新创业园等6个省、市级孵化载体,已建成国家可靠性实验室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科技园区2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其中,中车电气科技成功申报四川省轨道交通电连接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口腔材料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和答辩。

  优化环境 强化配套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当前,包含中国牙谷战略研究咨询委员会、四川省口腔医疗科技创新促进会等5个平台在内的中国牙谷科技创新研究院,正积极筹建。中国牙谷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建立,将为牙谷从全球视野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提升牙谷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领航中国口腔产业发展。

  针对创新要素集聚不足、创新主体质量不高、创新服务配套不够等问题,我市通过打出政策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资阳市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政策》《资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条政策》《资阳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对全市创新平台布局、产业创新赋能、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创新协同、创新人才延揽、科技改革攻坚和创新环境提升等进行总体谋划,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形成了《资阳市2021年营商环境包容普惠创新指标提升行动方案》《资阳市2021年营商环境整改提升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对6个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时限、责任部门进行了明确。

  “十三五”期间,全市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1项,到位项目资金5700余万元,政府引导投入科技创新资金5000余万元。全市新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外国专家80余人。

 

                                               来源: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