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资讯

特色鲜明“县”活力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6日     浏览次数:569次

——我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中国牙谷、安岳石刻、陈毅故里、雁江蜜柑、安岳柠檬、乐至蚕桑……这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响当当的名号,均出自我市“城尾乡头”的县城。

  “民为邦之本,县乃国之基。”振兴经济、安定社会,关键在县。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系列部署,加快推动县域板块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持续做大总量、擦亮特色,县域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进一步夯实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底部基础。

  牵牢项目“牛鼻子”  县域经济华丽转身

  初冬时节,位于雁江区的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三草湾片区,四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起重机、渣土车、挖钻机等上百台施工机械开足马力作业,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处处洋溢着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奋斗热情。

  今年以来,我市与成都东部新区共同打造成都都市圈规模最大的连片工业用地和标准厂房集群。从策划、规划到建设,一年时间场平5300亩,高效太阳能电池片、星河动力、九天中创等6户企业已锁定地块或开工建设。

  县域兴则市兴,县域强则市强。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市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但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实力不强,产业发展支撑不足,县域资源要素保障偏弱,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成事。借助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天时”,“成渝之心、巴蜀门户”的“地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人和”,我市各县(区)把招商引资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项目和企业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推动县域经济迈入总量跨越、质量提升、动能转换的发展阶段。

  各县(区)坚持项目引领、投资驱动,聚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上门招商、精准招商;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压舱石”,推动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进度,以项目的大增量拉动投资大增长、带动产业大发展。

  安井三期项目将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速冻食品和预制菜生产线。

  今年1至10月,川投(资阳)发电项目完成投资9.2亿元,总工程量完成75%,1号、2号机组大件设备全部吊装完成,220KV送出线路加快推进。

  总投资23亿元的福建奋安铝业西南制造基地项目,1、2号厂房已完成钢构施工,3号厂房已进入主体钢结构工程阶段,展厅、办公楼等配套用房地基已完成,预计明年一季度安装设备、调试生产。

  …………

  大中小项目并举,盘点近年来我市各县(区)的项目投资“菜篮子”,行业领军企业、“小而美”的高科技企业、“大而强”的龙头企业交相辉映。在我市各县(区)产业园区,塔吊挥舞、机声隆隆、车辆穿梭……无论是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还是产业项目,每一处建设现场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放大特色产业优势  县域经济发展韧劲十足

  县域经济本质上是特色经济,而有底蕴、有底气、有底色则是我市县域经济的优势标签。

  “蜀人原乡”“长寿之乡”的文化品牌底蕴赋予了雁江区发展食品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大健康产业的土壤,吸引百威、安井、加多宝等龙头企业齐聚,医疗器械产业被列入全省4个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名单。

  柠檬种植面积、产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常规天然气储量居全省第1位……如此“底气”则为安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桑都”的绿和“陈毅故里”的红,构成了乐至的发展底色。乐至县桑园面积达13.5万余亩,蚕桑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桑都”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城市。陈毅故里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吸引全国各地群众前来感受伟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当全能冠军很难,而选择自身最擅长的赛道,就能转化优势、创造优势,突围而出。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放大比较优势,以承接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产业链转移为重心培育县域产业支撑,重点发展1个支柱产业和2个主导产业,县域产业特色鲜明。

  雁江区提高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和吸纳能力,发展壮大食品饮料、医药大健康、商贸流通相关产业,打造成渝中部绿色食品加工配送集聚区。

   安岳县集聚成链发展清洁能源、纺织鞋服、食品健康、文旅融合等产业,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先行区、成渝中部重要节点城市。

  乐至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成渝主轴智慧物流集聚区、成渝中部智能制造承载地。

  城市更宜居宜业 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城市建设软件、硬件并行,城市更新“面子”“里子”并重。近年来,我市县域城镇化进程加快,乐至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资阳牙谷特色小镇和乐至帅府特色小镇分别纳入省特色小镇管理名单和创建名单,劳动镇入围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安岳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县加快推进。

  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三高速”,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1.2万处,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制村垃圾处理及乡镇燃气管网实现全覆盖,建成11个县域医疗次中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9.87%。

  营商环境是县域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我市各县(区)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市场主体最关注关心的领域,攻坚惠企政策兑现,降低金融、人力、土地、水电气成本,创新“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举措,企业开办实现“零见面”4小时办结,全程网办事项达90%以上。推行农村居民办事不出村、城镇居民办事不出社区、入园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三不出”机制,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来源: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