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四川:财政助力降风险 银行放心敞开“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8日     浏览次数:1046次

    2月13日,提及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新批的1亿元防疫物资采购专项贷款,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文飞说:“钱在包里还没捂热,就花出去了。”

    按往年惯例,春节后科伦医贸要向各医疗机构“回款”——收回前期销售的医疗物资款项。但今年因为疫情,科伦医贸决定暂缓“回款”,让医疗机构专心抗击疫情。

    但没有“回款”,向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就成了问题。

    科伦医贸正向全省400多家医疗机构供货。春节期间,他们四处采购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和药品。但由于防疫物资短缺,很多供应商要求现款甚至提前付款。

    何文飞举例,前几天采购一批口罩,50万元的保证金都交了,对方又要求全款才发货。当时正是周末银行下班时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找对方所在地的担保机构担保,让对方发货,“第二天又紧急将货款全部付清。”

    这样一来,能否及时拿到银行贷款成了关键。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企业金融三部客户经理赵兴霖告诉记者,他们刚向科伦商贸续贷了2亿元,了解情况后,又决定对他们新增1亿元专项贷款,并开通绿色通道,“从发起到审批,只用了一周时间。”

    何文飞称这笔专项贷款为“及时雨”,“截至昨天,我们采购抗疫物资已支出3亿元。”

    政策兜底引导金融机构“敞钱袋”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金融机构响应政策,为中小企业贷款开通绿色通道,如果这期间发生代偿风险怎么办?近日,我省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给出了保障。

    出台这一措施有何意义?执行时会给财政带来负担吗?记者采访了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内专家。

    更好地搭建银企信用桥梁

   《措施》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续贷支持而造成贷款损失的,市(州)、县(市、区)政府给予损失分担,省财政按地方政府承担损失额的50%给予补助。

   “这实际上是一种政策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各方为中小企业提供续贷及转贷服务。”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级财政介入代偿风险控制,给金融市场释放出更积极的信号,促使相关机构更放心地给中小企业敞开“钱袋子”。

   “这项措施体现了风险共担理念。”西南财大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疫情发生后,企业在流动资金上充满不确定性,从中央到省市都出台系列政策,“各级都支持一点,风险自然降低。”

   《措施》还提出,鼓励市(州)、县(市、区)用好用活应急转贷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转贷服务,产生的损失由省财政按地方政府承担损失额的50%给予补助。“此举旨在激励各地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提升使用效率,更好搭建企业和银行的信用桥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机构未降低风控要求

    对中小企业续贷发生的损失,或地方使用应急转贷资金时发生的损失,财政资金均会按一定比例分担,会不会给财政带来过大压力?

   “理论上说,会给靠财政转移支付的地方带来负担,但实际上不一定。”汤继强认为,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多为中心城区等经济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而且,该政策是引领和指导性政策,主要起兜底作用,“并不会把压力集中在某地。”

    目前不少地方已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落地政策。比如成都高新区,不仅迅速开辟政策性信贷产品线上绿色申报通道,在线为企业提供“成长贷”“园保贷”“壮大贷”等多款政策性产品服务,还首次运用“盈创之星”融资信用平台大数据融资征信报告评价代替传统线下专家评议会,把控贷款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并未降低风控要求。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企业金融三部客户经理赵兴霖告诉记者,为减少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接触,他们简化了企业手续,将部分纸质材料改为提交扫描件,但“涉及风控的关键信息和条款不会随意更改”。

来源:四川日报